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发布《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的通知

时间:2024-06-18 03:17: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1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的通知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关于发布《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的通知


  各上市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本所制定了《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现予以发布,请自即日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

  上海证券交易所

  二○○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取得、转让公告

  上市公司临时公告格式指引第十八号:

  为规范上市公司矿业权(含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取得和转让(含“出让”与“受让”)信息披露行为,制定本格式指引。

  一、一般规定

  (一)上市公司新设取得、受让或者出让矿业权(含拟设立以矿业权为主要出资形式的合资公司)、拟收购或出售其主要资产为矿业权的其他公司股权,如已达到本所上市规则所规定的信息披露标准,除应遵守本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及债务重组公告格式指引》、《对外投资公告格式指引》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外,还应按本格式指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矿业权的具体情况。

  本所如认为必要,上市公司其他涉及矿业权的信息披露行为,也应参照遵守本格式指引。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勤勉尽责,认真核实根据本格式指引应予披露的事项,独立董事在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审核。

  (三)上市公司不能按本格式指引核实相关事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应慎重考虑是否签署有关协议,相关知情人员应遵守保密义务;如有关事项提前泄露,应及时发布提示公告并申请停牌。

  二、矿业权的取得与转让

  (一)上市公司新设取得矿业权的,应披露如下事项:

  1、矿业权的取得方式(如申请设立或者招拍挂设立)。

  2、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了招标挂牌程序。

  3、是否已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如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

  4、拟取得的矿业权的资源开采是否已取得必要的项目审批、环保审批和安全生产许可。

  (二)转让矿业权的,应披露如下事项:

  1、出让人是否已取得合法的矿业权证书(如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

  2、转让的矿业权是否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如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等)。

  3、拟转让的矿业权权属转移需履行的程序。

  4、矿业权转让是否已取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办理了登记手续。

  5、拟转让的矿业权是否存在质押等权利限制或者诉讼等权利争议情况。

  6、拟转让的矿业权的资源开采是否已取得必要的项目审批、环保审批和安全生产许可。

  7、国有矿山企业出让矿业权的,是否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出让矿业权的批准文件。

  (三)上市公司拟收购或出售其主要资产为矿业权的其他公司股权的,应参照前述第(二)款的规定披露矿业权的权属情况以及有权部门的审批情况。

  三、矿业权价值、作价依据、作价方法、价款支付方法和评估确认

  (一)上市公司应按行业通行标准披露取得或者转让的矿业权的勘查面积或者矿区面积、资源储量(应至少披露“可采储量”)、生产规模、矿业权有效存续年限等据以说明矿业权价值的因素,并在公告中说明各专业术语的具体含义。

  (二)上市公司应结合公司水、电、开发技术等生产配套条件,披露相关矿产产业化的预期达产时间、生产规模、投资收益率等事项。上市公司为矿业权出让人的,可向本所申请不披露本款规定事项。

  (三)上市公司应明确披露取得或者转让的矿业权的作价依据、作价方法和价款支付方法。

  (四)转让上市公司矿业权的,应聘请具有资质的矿业权评估机构评估,披露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涉及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的,应根据有关规定提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备案或者确认的证明文件。

  四、矿业权享有人的勘探、开发资质、准入条件

  (一)上市公司应披露是否已取得矿业权开发利用所需要的资质条件、是否符合国家关于特定矿种的行业准入条件(如铅锌、铜、铝、锡等)。上市公司为矿业权出让人的,可不披露本事项。

  (二)上市公司尚不具备勘探开采资质或者不符合行业进入条件的,应说明拟采取的解决办法以及预计可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时间。

  五、法律意见书

  上市公司应就其矿业权的取得或者转让事项提供专项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除应核实取得或者转让行为所涉及的一般法律事项外,还应逐一核实如下事项,并就矿业权的取得或者转让行为是否合法有效发表结论性意见:

  (一)交易主体是否已具有矿业权的权属证书,相关矿业权是否存在权利限制或者权利争议情况。

  (二)矿业权的取得或者转让是否已获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需要)、项目审批部门(如需要)、环保审批部门(如需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如需要)的同意;如未取得,办理相关登记、备案或者审批手续是否存在法律障碍。

  (三)矿业权是否已经具有资质的矿业权评估机构评估,是否已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或者确认,相关评估报告是否仍处于有效期内。

  (四)上市公司为矿业权取得人或者受让人的,是否具备开采利用矿业权所涉特定矿种的资质,是否符合其行业准入条件。

  六、其他

  (一)特别提示

  上市公司在发布矿业权的取得或者转让公告时,应做特别提示,内容应至少包括:

  1、矿业权权属及其限制或者争议情况。

  2、矿业权取得或者转让行为以及矿产开发项目的登记、备案或者批准情况。

  3、矿业权的价值和开发效益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为矿业权出让人的,可向本所申请不做本项提示)。

  4、矿产开采的生产条件是否具备、预期生产规模和达产时间。

  (二)进展公告

  上市公司应就矿业权的取得、转让进展情况、矿业权所涉矿产的储量变化、权利展期等重大事项及时发布进展公告。

  (三)境外矿业权的取得和转让

  上市公司取得或者转让境外矿业权的,应参照执行本格式指引,同时应提供有效法律文件,说明并披露该等取得或者受让行为是否符合矿产所在地的外资管理、行业管理等法律规定。

  七、备查文件

  (一)矿业权新设取得的申请文件或者转让合同;

  (二)矿业权的权属证书;

  (三)矿业权的评估报告及其确认或者备案的证明文件;

  (四)资产评估机构的矿业权评估资质文件;

  (五)法律意见书;

  (六)矿产资源勘查报告或者储量文件;

  (七)矿产开采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批准文件、环保审批文件、安全生产许可文件、国资备案或者审批文件。


劳动部、轻工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机械电子工业部关于颁发《汞温度计生产防毒规定》的通知

劳动部等


劳动部、轻工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机械电子工业部关于颁发《汞温度计生产防毒规定》的通知

1989年7月26日,劳动部等

为了加强以水银为感温液的体温计和工业温度计生产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扭转上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汞毒危害严重和职业病发病率高的局面,我们曾于1986年9月至1988年12二月期间,组织有关单位对汞温度计生产的防毒措施和现状进行了行业性的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汞温度计生产防毒规定》,现予颁发。请结合具体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做好企业的劳动条件改善工作,加强管理与监督,努力消除和减轻汞毒危害,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并请将本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报给我们。

附:汞温度计生产防毒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或减少汞(水银)温度计生产过程中汞的危害与职业病,保障劳动者的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汞(水银)温度计包括凡采用水银为感温液的体温计和工业温度计。
第三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对汞温度计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章 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厂址应远离居民聚居的地方和风景名胜区;汞作业车间的位置应设在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与本厂生活区分开。
第五条 生产工艺布局应尽量缩小带汞作业面,做到有汞作业与无汞作业、重汞作业与轻汞作业相互隔开。
第六条 有汞作业车间一般应以多层单排的形式、采用整体现浇楼板修建。其室内的墙壁、顶棚、地面和其他内部结构均应采用不吸附汞的密实材料,并在其外表面加涂环氧树脂或过氯乙烯保护层;地面应由中央向两边倾斜1%~1.5%的坡度,并在墙侧设置明沟及与其相通的污水管道和集汞池(槽)。
第七条 汞作业车间应根据汞作业各工序的设备特点和操作要求,采取有效的密闭和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并应配置完善的含汞气、水、渣净化处理设施。
第八条 企业必须由县、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审查批准,具备本规定基本条件的方能进行生产。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九条 企业应有专职技安管理和监测技术人员负责防汞管理与检测,并健全各项监测手段,经常检测汞作业生产场所的汞蒸气浓度,发现超标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第十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负有领导责任。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各种防汞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十一条 体温计的生产除某些中转环节外,其主要有汞工序都应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工业温度计的生产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产特点,尽量做到密闭和半机械化批量生产。
第十二条 经常检查各种汞作业专用生产设备和防汞设施的运转性能,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
第十三条 企业组织厂外加工时,带汞作业部分一律不得出厂。
第十四条 企业要定期对职工进行防毒教育和技术考核,新工人或工人调换工种均应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
第十五条 汞作业车间(场所)班后要进行全面的清扫和地面冲洗工作,工厂应设置职工(淋)浴室、更衣室和衣帽箱;职工上班前应穿戴好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帽,下班后应进行淋浴并把工作服和鞋帽存放在厂内,不得穿戴回家。
第十六条 工厂应设置职工食堂和碗筷存放专用柜,不得将食品和生活用具带入汞作业车间。
第十七条 企业的安全(技安)员是安全卫生法规制度的监督者,有权抵制企业领导违反防汞制度的生产部署,有权停止违章作业,有权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揭发有关的违章人员与违章事实。

第四章 含汞气、水、渣的处置
第十八条 汞作业车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流散汞和吸附汞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第十九条 含汞气体应经过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处理方法应尽量采用旋流板塔高锰酸钾化学溶液吸收法。
第二十条 含汞污水应经专用的管道进入处理系统,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不得任其在车间或厂区流淌。
第二十一条 含汞玻渣应做到每班清理,存贮在车间外专用的室内防渗池(槽)里,并加盖封闭。
第二十二条 工厂应设置含汞玻渣焙烧净化系统,做到当月玻渣当月回收处置;焙烧净化的全过程应在密闭和负压的情况下进行,回收净化后的含汞的玻渣残汞量应控制在1mg汞/kg渣的范围以内,焙烧净化后的尾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五章 职工的保护
第二十三条 做好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口腔疾病、明显肝肾疾病、精神病、严重的神经衰弱者,不得从事汞作业。
第二十四条 定期对汞作业工人进行体检。对当年被职业病医疗机构诊断为汞吸收与轻度汞中毒的职工,一般应在半年内安排驱汞治疗;对经受多次驱汞治疗的职工,应予以调离汞作业车间或工种。
第二十五条 女工不得从事灌汞、提纯汞、修紧松等重汞作业;女工孕期、哺乳期必须立即调离重、中汞作业。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凡违反本规定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到期仍未改进的,劳动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机构应根据本地有关法规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或停产整顿。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设立的汞温度计企业、网点、专业户,以及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复工的停产整顿企业,应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印发《潮州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政府


潮府〔2003〕54号



印发《潮州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枫溪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潮州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潮州市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鼓励用人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公益性岗位,是指政府投资、政府给予优惠、或政府特许经营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岗位,主要包括:

(一)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机构的后勤服务性岗位;

(二)各级政府投资占投资总额70%以上的建设项目及其他可提供就业岗位的项目的辅助性岗位;

(三)财政拨款的市政公共设施设备的管理、养护、清洁、绿化及社会治安、城市交通、车辆保管等公益性岗位。

(四)政府投资的促进(再)就业基地、有关部门及行业投资兴建的再就业市场等的摊位、商辅及基地的管理服务性岗位。

(五)政府投资兴建或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摊位。

(六)政府特许经营的公共服务项目的岗位。

(七)政府资助的为社区居民提供托老养老、社区卫生、保健、体育、文化、治安、绿化保洁等社区服务岗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下岗失业人员的范围和认定,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各级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决定和协调各自行政区域内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调剂配置等事项。

第五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当地公益性岗位调剂使用的具体组织实施。人事、财政、建设、工商及其他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工作。

第六条 凡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机构的后勤服务性岗位,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业投资的促进(再)就业基地(市场)的摊位、商铺及管理服务岗位,应按不低于50%的比例招用本地(市)下岗失业人员;其他各类公益性岗位新招用人员,应按不低于40%的比例招用本地(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七条 各级政府应加强公益性岗位的统筹规划、综合开发、调控管理,调整、开发、掌握一批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本地下岗失业人员。

劳动保障、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督促用人单位调整在岗人员结构,腾出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条 公益性岗位的收集和安排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县、区的劳动保障部门分别负责本级财政拨款和投资单位及本级政府特许经营项目的公益性岗位的收集和安排;省级财政拨款、投资单位及特许经营项目的公益性岗位的收集和安排,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

第九条 建立公益性岗位申报和评估制度。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公益性岗位申报表》,于每年第一季度发给有关部门、单位填报。申报表内容应包括申报单位、公益性岗位的工种、数量、工作内容、上岗条件、工作时间及地点、工资待遇等情况。

有关部门、单位应将本系统(含下属单位)公益性岗位的用人需求情况汇总后,于每年4月份前将《公益性岗位申报表》报同级劳动保障部门。

第十条 劳动保障部门接到《公益性岗位申报表》后,应15个工作日内进行岗位申报评估,对申报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将申报表退回申报单位重新填报,并要求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经评估核准后,由劳动保障部门对有关单位下达安置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各有关单位年度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公益性岗位的从业人员时,应到当地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其他职业介绍机构公开招聘符合本岗位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

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后,应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在30天内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聘下岗失业人员人数未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招聘比例的,须有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职业介绍机构出具的当地下岗失业人员暂缺适当人选的证明,才可以招用其他人员。

第十四条 本办法第二条(一)至(四)项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不得招用离退休人员。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要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大龄就业困难对象)作为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的对象,对岗位不挑不拣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应优先给予安置。

第十六条 各类公益性岗位招用大龄再就业困难对象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标准及申请程序按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拨付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每年要制定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并列入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定期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机构公益性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当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责令改正。建设、工商等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市政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可提供就业岗位项目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工作情况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或拒不执行本办法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当地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